财新传媒
2018年12月18日 11:49

欢迎和时代一起进入“中年” |年度对话

欢迎和时代一起进入“中年” |年度对话 今年曾有个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城市画报》对此撰文表示,“这些有车有房又有娃的中年人,其实是一群‘伪中年人’。他们大多年龄处于28-38岁之间,也即常常被忽视的那群80后”。   80后难道还不算中年吗?对于中年定义的一种说法是:介于“青年”和“老年”之间。这叫什么定义?果然跟中年这个群体一样,面目模糊,总之不再年轻,又...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17日 11:23

作为教师,我支持“这块屏幕”的尝试

作为教师,我支持“这块屏幕”的尝试 园丁1号,一线教师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刷屏。报道以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云南禄劝第一中学为主要样本,介绍了通过网络直播教学,当地学校获得了四川名校成都七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理念,从而实现“低进高出”——16年来,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7.2万名学生,跟随成都七中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   ▲ 《冰点周刊》报道中的学生们上“网班”的情...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14日 16:20

我也上过成都七中的网班,最后却选择离开

我也上过成都七中的网班,最后却选择离开 编者按:12月13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中青报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文章讲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 200多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作业、考试。之前这些中学的毕业生“零一本”或一本只有“个位数”的境遇,在16年间大为改变,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学校本科升学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增长,更有88人考上了清华北大。   这个现象引发了社会上对“网班”的广泛...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14日 11:52

我去了河北一村子,发现垃圾分类这个问题真挺难

我去了河北一村子,发现垃圾分类这个问题真挺难

 

袁香芹,南都观察“未来的事”特约体验官   出了沧州高铁站,我钻进了一辆开往客运站的公交车,想往投币箱里塞钱,发现钱的入口被一个红色的卡子挡住了。“不要钱,直接坐。”司机说。   “为什么不要钱呢?”我问。   “从11月15日到第二年3月15日,全城所有公交车都不要钱。”车开动了,发动机的声音有些大,司机很专注,我没有再问下去。   答案是从大巴车上的一个老爷爷那儿听到的。大巴车往河间开,中途...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13日 10:20

城市水泥森林中,请为涂鸦留点儿空间

城市水泥森林中,请为涂鸦留点儿空间 作者:章罗储林   9月12日凌晨,青年丁满和朋友在广东肇庆街头,随着喷漆“呲呲”作响,他们留下了十多处涂鸦。涂鸦的地点有建筑物的墙壁、电箱,以及街道的宣传栏。当晚,丁满被捕,他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刑事拘留。父亲多方奔走,向被涂鸦的商户和社区道歉,相关单位也为丁满出具了谅解书。但最终,他还是因寻衅滋事罪,被移送审查起诉。12月7日,该案经过2小时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   ▲ 丁满的一幅作品。 © ...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11日 10:21

中国的第三部门在社会转型中可以做什么?

中国的第三部门在社会转型中可以做什么?

 

作为历史上首个在华举办的联合国国际会议,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被称为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对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起到了启蒙作用。彼时的中国刚经历一场风波,正在再次走向开放,一些国际NGO重返中国。   据筹备“世妇会”的亲历者回忆,当时国内很少提及“非政府组织”,“一提到NGO,即使是政府包括高层领导人,都认为是跟政府对着干的。咱们领导人出去以后,看到很多NGO都有游行等活动,所以在他们的印象中,NGO...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07日 14:34

80 后已经不年轻了,该规划一下老年生活了

80 后已经不年轻了,该规划一下老年生活了

作者:西木

 

80后是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轻狂,张扬,离经叛道,这些都曾是贴在80后身上的标签,虽然大部分人已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依然不得不面对一个充满挑战的未来——新的老龄化社会。

 

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2.41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占总人口比重的17.3%,其中65周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1.58亿,占...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07日 14:22

为什么要给小学生讲什么是安全、健康的性行为? | 全面性教育很重要

为什么要给小学生讲什么是安全、健康的性行为? | 全面性教育很重要

刘文利,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研究性教育与儿童性发展等领域

 

说到青少年性健康,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全面性教育”。

 

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从2007年开始研发小学性教育课程。其实,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关于狭义上的“性”的知识,还包括培养对性的积极美好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建立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从而确保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福祉和尊严,帮助儿童青少年思考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怎...

阅读全文>>
2018年12月06日 10:18

“阳光产业”的阴暗面:怎样的养老?怎样的困境?

“阳光产业”的阴暗面:怎样的养老?怎样的困境?

刘晨,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教师

 

养老,如今被誉为是“阳光产业”,但在“阳光”背后,有着无比的心酸。一方面,护工难招,很多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造成“人才问题”。另外一方面,因为各地区经济水平不同,养老的服务水准也有很大差异。

 

我们曾在一座三线城市G市做社会调查,发现那里的床位费一次性补贴是300元/床位,而在北上广深,这一补贴可以达到5000元/床位[1]。因为区域的政策与经济差异,...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30日 11:29

若明日将离开,你是否能了无牵挂?|终极的“断舍离”

若明日将离开,你是否能了无牵挂?|终极的“断舍离” 作者:一刀平五千   在电影《小偷家族》中有过优异表现的日本国民级女演员树木希林去世时,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档几乎都留给了她。   我对她并不算太熟悉,只看过她的两三部作品。偶然间看到的一段采访,让我对这位老太太心生敬意。   记者:“树木女士,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 树木:“是什么?” 记者:“您想要吗?” 树木:“算了,还是不要了。如果是不实用的东西,我还得处理,太麻烦了。我是将死之人,不...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26日 13:06

中国少年为何自杀?

中国少年为何自杀?

 

作者:林中客   两起初三少年自杀事件近日曝光于媒体。一个在衡阳,三个少年相约吞服处方药秋水仙碱,担任班长的13岁少女顾晗(化名)因服用剂量过大而不治死去。一个在西安,男生毕升(化名)在被老师强制带去减短发后弃学在家,一度离家出走,随后跳楼自杀。   在媒体的报道中,两起事件有不少共同点。其中最显眼的一处是,当究因少年的自杀时,到底是学校有责,还是家长有过,各方各执一词,事件陷于撕扯状态。而自...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23日 13:32

秦晖:教育有问题,但不是“教育问题”

秦晖:教育有问题,但不是“教育问题” 秦晖,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南都观察特约顾问   1996年,我写的《问题与主义》一书出版,其中一篇文章叫《教育有问题,但不是“教育问题”》。20多年过去,教育改革还是提倡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和20多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好像有人还认为退步了。   戊戌变法以来,中国很多改革都失败了,仅仅一个废除礼部六堂官的事,就导致了康有为、梁启超垮台。很多改革难以推进,但有一项改革成功了——废除科举制度。这也是...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22日 13:50

杨东平:素质教育为何“麻烦不断”?

杨东平:素质教育为何“麻烦不断”? 文 |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上各领域都在纪念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发表了一篇比较重要文章,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概括为“双优先”,即“国家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先满足国家发展需要”。这个概括是否足以表达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值得讨论的。   其实,“高指标、低投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在...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21日 11:31

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然后呢?

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然后呢?

 

作者:林中客(自由撰稿人,前媒体人)   用于指导学前教育未来20年发展的新政,如一枚炸弹,激起反响无数。争议者众,一种论调认为,未来国人上幼儿园可能会更难。   这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于11月15日,其中引入注目的一点是,要“遏制民营幼儿园的过度逐利行为”,具体包括“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20日 22:51

西安跳楼学生背后,是一场关于身体规范的长期斗争

西安跳楼学生背后,是一场关于身体规范的长期斗争

文/章罗储林

10月22日,西安一名初三学生被老师带去强行理了光头,自此性格大变,郁郁寡欢,出门必戴帽子口罩,甚至拒绝上学。10日后,无奈的父母决定为孩子办理长期休学手续,却发现其已经在自家跳楼身亡。

近年来,因为“发禁”而爆出的新闻数不胜数。

2010年,山东临沂市一名初一女生因发型问题频繁理发,三次被赶出校门,最后选择了喝农药自杀。

2010年,广州某初中有30多个女生因发长过肩被年级级长赶出学校,在校门...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16日 10:17

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作者:徐超轶,实习医生

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农民庞左尧突然出现发烧、头痛、干咳、乏力等症状,被紧急送入当地一所医院,39.5度的高烧持续数日。后来又被送往另一医院的ICU病房,其妻子、舅妈、舅舅等亲戚也先后出现同样的症状。当时庞左尧的症状被称为“原因不明的呼吸道传染病”。   一个月后的12月15日,在深圳做厨师的黄杏初因发烧到河源人民医院治疗,两天后病情恶化,被送至广州军区总院。在河源曾为黄杏初治疗...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15日 10:00

校园中的“传销活动”|感恩教育为何成了“烂鸡汤”?

校园中的“传销活动”|感恩教育为何成了“烂鸡汤”? 作者:铁臂阿童木,一线教师   哀婉凄绝的背景音乐震耳欲聋,一名男子拿着话筒在舞台上仰天长啸:“老师们,你们辛苦啦!”台下师生抱成一团,痛哭流涕。   看完上面这段简单的描述,也许有不少人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曾经席卷大江南北的感恩教育。但遗憾的是,这不是发生在曾经,它发生在2018年11月的某天;这也不是发生在新闻里,它就发生在我曾经工作的地方——一个中部欠发达省份的乡镇中心小学。   我现在是这个乡镇...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14日 10:19

“酸碱体质”理论被推翻,但还会有很多人相信它

“酸碱体质”理论被推翻,但还会有很多人相信它 作者:伍杰   11月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法庭判决罗伯特·欧德姆·扬(Robert O. Young)赔偿原告1.05亿美元,此人正是著名的“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随着判罚的生效,其关于酸碱体质的理论也被推翻。     创始人认罚并当庭承认骗局,这的确有利于人们看清这一理论的真实面目,但该理论在国内却仍有不少信徒。比如“酸性体质易胖”、“碱性食物减肥法”、靠调节酸碱度来决定胎儿性别……总之,以酸碱平衡作为基础...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13日 10:06

我们想要发展,也想要平安和安心

我们想要发展,也想要平安和安心 作者:伊一 随着时间推移,泉港“泄漏事件”终将慢慢消失在舆论的视野中。但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当地人而言,它带来的冲击和议论仍在继续。   我虽不是当地人,但我们都是泉州人,我生活在泉州市辖区的晋江市,与那里几十公里的距离,开车也就一小时的车程。我的朋友、同事里,有不少那里的人。因此,针对这起事故,除了媒体的报道和讨论,我们的经历和见闻,或许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第一次知道当地的石化问...
阅读全文>>
2018年11月11日 11:29

我们为什么在“双十一”疯狂购物?

我们为什么在“双十一”疯狂购物?

​​作者:从易,文化评论者

11月11日,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从“光棍节”到“双11”的角色变换。从2009年首次开启促销活动以来,“双11”从一个别具创意的销售噱头,演变成一场媲美“圣诞狂欢”的全球知名消费盛典。仅阿里巴巴一家,交易规模就从2009年的5200万元,飙升到去年的1682亿元,短短的几年时间,这个数字翻了3000倍。

“双11”为何成功?在官方的报道中,“双11”的火爆是中国电商发展、消费崛起、消费转型、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