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网
文化
博客
南都观察的博客
http://nanduguancha.blog.caixin.com
2019年12月20日 17:52
金锦萍再评水滴筹事件:个人求助信息平台更应选择非营利机制
阅读:
评论:
0
文 | 金锦萍(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编者按 :
水滴筹事件发生后,公司管理层痛下决心,成立三个自查组;然而不到两周,管理层宣布重启地推业务。于是引发如下问题:“水滴筹”重启地推业务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表明督查和培训已经全部完成,还是依然因为来自投资者和从业者的压力所致?继续追问之,则几乎可以洞见接下来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逻辑。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在商业机制和志愿机制中选择...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10日 13:30
“身残志坚救不了中国残障人” |写在国际残疾人日
阅读:
评论:
0
文 | 望星,残障人士,残障权利倡导者,长期关注残障平等权利领域
无论是小军、Sail还是小希,他们都可以成为中国式“身残志坚”故事的完美主角,他们的故事也是励志故事优秀的素材。但是无论是身残志坚还是励志,都绝非他们前行的初心和动力,他们是被社会对残障人的恶意和不公的制度硬生生逼到身残志坚和励志这条路上来的。 残障人士要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得体面,不只要学好技能,还要学好法律,学好和有关部门沟通等技...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09日 17:02
金锦萍评议水滴筹事件:模糊的边界,糊涂的爱
阅读:
评论:
0
文 | 金锦萍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编者按 :
最近陷入舆论漩涡的水滴筹隶属于水滴公司。2018年,水滴公司曾获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颁发的“年度社会企业奖”。其创始人兼CEO沈鹏曾公开表示,水滴公司是一家社会企业。对社会企业的争论尚未停止,个人大病筹款平台“扫楼”又引发争议。本文对社会企业态度审慎,从目标、运营过程到法律制度,尝试讨论商业与公益的合理边界。互联网平台当如何行善?
题...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09日 16:38
5年后中国人口或将下降 30年来海外移民接近千万
阅读:
评论:
0
本文根据《历史的经验:中国人口发展报告(1949~2018)》整理形成
我国人口生育率受到很强的政策干预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在70-80年代,表现为以政策因素为主;1990年代表现为一半是政策因素影响、一半是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生育率下降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突出面临的人口问题,到21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将一直延续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长、老龄人口比例逐渐提高的总体趋...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09日 15:48
从“告状”到合作 一个环保组织的“进化”
阅读:
评论:
0
“河里的水质没有大问题,也没有污染,就是缺氧。” 涟水河穿过娄底大桥,十几条泛着白肚的死鱼和一些泡沫饭盒、饮料瓶子一起漂浮在河堤外侧。下河的阶梯一米多宽,贴在河堤上,可以一直下到河床。冬天水浅,阶梯和水面交集的近处漫出淡淡的腥臭味。有人靠近水面去拍照,上来之后问刘永明该怎么举报。 在这之前,刘永明带着从全国各地来娄底的“河流守望者”们一起从市区的酒店出发,塞满了去娄底大桥的3号公交。清点完...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09日 12:46
艾滋已经成为慢性病 无需恐慌
阅读:
评论:
0
文 | 徐超轶
“世纪绝症”的别称反映了人类对这种未知病毒的恐慌。但在今天,艾滋病的防治手段已经有了质的改善。艾滋病作为一种疾病,人类应当以各种手段合理有效应对,而不是在社会群体内部树敌,以边缘化特定群体的恐慌式宣传使“人人自危”,以此遏制传播。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这个时间,各种机构和媒体大力宣传艾滋病相关资讯,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公众对于艾滋病的基本了解,有助于疾病防控。但这些信...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03日 13:54
扒开这碗“民族饭”,真香!| 留学观察
阅读:
评论:
0
文 | 孟尧 柏林自由大学社会科学与政治科学学院博士生
近年来,中国海外学子的高昂爱国情绪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更多的中国声音在国际上被关注,遗憾的是,如果这种情绪太重,就容易被理解为“玻璃心”。一些中国留学生一旦受到情绪影响,就不能平心静气地沟通、解释,甚至会“炸毛”。 我有一位德国朋友,对中国很感兴趣,论文也与中国有关,平时可谓求知若渴,想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的情况,并通过交换项目在北京待...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03日 13:53
演员高以翔猝死 “加速社会”中人人皆社畜?
阅读:
评论:
0
文 | 吴畅畅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11月27日凌晨,高以翔录制节目,倒地昏厥,送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节目组发声明证实其为心源性猝死。 网络上几乎众口一致地讨伐浙江卫视与《追我吧》节目组的“玩忽职守”。这种情绪杂糅了网友对明星主体的同情,与作为社畜个/客体不得已“卑微地”身处996社会生产体系的愤懑。因此,高以翔猝死,与过去数年间社交媒体屡屡出现的某高校博士或青年教师、某公司职员或高管因加班...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29日 14:29
多元利益上升 如何形成社会的“有机团结”?
阅读:
评论:
0
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分化、多元、碎片、异质、复杂的社会结构,是作为后发型国家的中国要做出的回应。国家虽然需要回应社会的需求,但它也要整合社会的多元利益。
▌公益组织的规则意识在快速增强
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展示了一张“基金会热点分布图”,分布图显示,经济越发达,社会越有活力,基金会的数量越多。“这既代表了我们国家政策推动的方...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26日 11:57
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中国该如何发展?
阅读:
评论:
0
全球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多元化态势明显。面对这种复杂形势,需要靠创新来驱动,但目前,中美关系从过去的战略合作转向战略竞争,甚至有可能演绎为战略性对抗,两国之间的摩擦已经呈现出复杂化、长期化的趋势,创新驱动倍受打压。 不同的国家可能面临着一些共通的威胁,但基金会在不同的社会之间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米歇埃尔·施瓦茨看到这些作用和责任的重要性,希望能够跟尽可能多的中国基金会建立联系。 “全...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25日 17:34
在德国留学,有的人“累并快乐着”
阅读:
评论:
0
文 | 孟尧 柏林自由大学社会科学与政治科学学院博士生
我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留学已有三年,期间对留德中国学生和德国的大学教育形成了一些观察和思考。当然,这些观察和思考都属于“身边统计学”,其实称不上科学客观,只能提供一个非常个人的视角。 留德的中国学生不在少数,但与在美英等留学大国的学生数量相比而言,所占比例还是很小。新东方发布的《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在“有过海外留学经验的学生总数”这...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25日 17:13
消费文化养我长大
阅读:
评论:
0
在我小学的时候,曾经因为阑尾手术饿了七天,虽然天天都输营养液续命,但一周不进食的体验着实磨人。出院之后,我对饥饿深恶痛绝,但又在长身体,似乎永远都吃不饱,每到放学回家,离家还有小半个山坡,我就朝着院子里哀嚎“妈!我饿了!”然后蹿进厨房里找各种能填饱肚子的。相比祖辈,我的生活早就不再忍饥挨饿,我在食物热量的世界里畅游。 那时候我在学校里缓慢地学习人际交往和攀比,电视里放着铺天盖地的快餐广告,令人...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9日 15:36
送外卖是一个“自由”的工作吗?
阅读:
评论:
0
文 | 许辉,德国弗里得里希-席勒(耶拿)大学产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在10月1日庆祝中国国庆的群众游行中,有14位身着美团外卖制服的骑手出现在“当家作主”方阵中,这种职业身份的政治性展示表明数百万的外卖骑手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支撑起所谓“宅经济”的发展。 相比于制造业企业近年来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贵的现象,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成为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9日 11:26
北大清华毕业生“下沉”中学任教:“精英共同体”正在形成?
阅读:
评论:
0
文 | 黄西蒙 媒体人、专栏作者
近日,北大清华毕业生“扎堆”出现在深圳一所中学的教师招聘名单上,“20人中竟有19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3人是清北本硕连读毕业生,全部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甚至清华博士也加入了中学教师的队伍”。 ▲ 在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官微发布的2020届毕业生拟聘名单中,20个录取者有19人毕业自清华、北大,其中有13人为清北本硕连读,另外1人为北师大本硕连读,20人均为...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9日 11:03
“消费自由”真的是一种自由吗?
阅读:
评论:
0
从2009年以来,从复杂的电脑端交易到便利的移动互联网支付,物联网也在迅速发展,这个新造的“购物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狂欢。在无尽的互联网商厦中,消费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满足日常所需,只要有钱,只要想买,消费就还可以是对自己的犒赏,可以是更多身份符号的堆积…… 但“消费自由”真的算是自由吗?当我们早已摆脱了基本的温饱困境,对购买有了更多的要求,在各种广告、促销甚至潜移默化的暗示下,消费到底是一种理性意...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2日 13:33
人脸识别布满校园 隐私保护走向何方?
阅读:
评论:
0
作者:章罗储林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设“智能校园”“智能课堂”,引入人脸识别、大数据采集等技术。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们就在入校时发现了一个大变化,不仅校门、图书馆等安装了新的人脸识别门禁,教室内也装上了用于考勤的人脸识别系统,学生发呆、玩手机都能被感知到。 9月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曾发布消息称,该校正实施“云中信大”智慧校园三年行动计划,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包括上网时长、...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2日 13:14
身处摄像头之外的自在
阅读:
评论:
0
作者:袁香芹
北京北二环的德胜门附近有个公交站,孤零零的在立交桥下,前后的坡道旁都是绿化带,低于桥面,有些隐蔽。我上班时骑车路过,看见过憋不住的西服男躲在绿化带上对着草丛撒尿。后来又看到过负责清扫那片区域的环卫工人也背着马路撒尿。百米外有一个红绿灯,路面的一侧高高横着两个摄像头,经过的汽车和摩托车都老老实实等着绿灯。 我的中学老师对人性的洞察有时深刻有时单纯,她曾经在课间向我们分享过“屙...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07日 17:41
滴滴顺风车复出:谁来归还女性的“夜行权”?
阅读:
评论:
0
作者:章罗储林
在顺风车服务暂停400多天后,滴滴正式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在7个城市陆续上线试运营,试运营期间,滴滴将提供5:00-23: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 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恢复的确是好事一桩,让更多人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但遗憾的是,滴滴将女性可选择顺风车服务的时间限定在5:00-20:00。滴滴随后回应道,目前公布的是顺风车小范围试运行方案,属于顺风车公开征集意见的一部分。未来正...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01日 14:30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乡村教育?
阅读:
评论:
0
前段时间,湘西有位基层老师写了篇文章,里面提到乡村学校的管理混乱和形式主义作风,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经停滞不前。老师还得走访扶贫,有几次检查应急,我们不得不去政府加班,让教室空堂。” 南都观察此前收到过一些一线教师的投稿,也采访过一些乡村教师,发现很多老师都曾表示自己的教学时间会被其他事务所挤占,一些教育创新的尝试也因为种种原因被上级叫停。 在中国,现...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31日 12:18
创造“实力均衡” 减少校园暴力
阅读:
评论:
0
文 | 辛允星(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师、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校园暴力现象出现的关键与核心要素在于青少年之间的“实力失衡”。大多数的校园暴力实施者并非“不懂法”,也并未得到家人的纵容,而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判定:“这样做的后果不会多么严重”,或者说,正因为受害者缺乏“抗争勇气”,他们才敢于对其实施“攻击行为”。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引发民众广泛关注。面对这个棘手的社会...
阅读全文>>
第 18 页,共 42 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
总访问量:
博主简介
南都观察
有态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宽度的思想类自媒体,致力于解读社会公共议题,呈现多元观察,引发社会思考。
文章
个人分类
未分类
(732)
社会热点
(94)
文章归档
2022 年十二月
(4)
2022 年十一月
(9)
2022 年十月
(9)
2022 年九月
(8)
2022 年八月
(12)
2022 年七月
(9)
2022 年六月
(8)
2022 年五月
(7)
2022 年四月
(6)
2022 年三月
(9)
2022 年二月
(5)
2022 年一月
(3)
2021 年十二月
(3)
2021 年十一月
(1)
2021 年十月
(2)
2021 年九月
(8)
2021 年八月
(5)
2021 年七月
(12)
2021 年六月
(15)
2021 年五月
(7)
2021 年四月
(8)
2021 年三月
(11)
2021 年二月
(6)
2021 年一月
(11)
2020 年十二月
(2)
2020 年十一月
(7)
2020 年十月
(7)
2020 年九月
(11)
2020 年八月
(16)
2020 年七月
(19)
2020 年六月
(14)
2020 年五月
(18)
2020 年四月
(20)
2020 年三月
(15)
2020 年二月
(16)
2020 年一月
(13)
2019 年十二月
(12)
2019 年十一月
(11)
2019 年十月
(10)
2019 年九月
(10)
2019 年八月
(18)
2019 年七月
(10)
2019 年六月
(11)
2019 年五月
(10)
2019 年四月
(6)
2019 年三月
(13)
2019 年一月
(11)
2018 年十二月
(11)
2018 年十一月
(15)
2018 年十月
(14)
2018 年九月
(10)
2018 年八月
(14)
2018 年七月
(12)
2018 年六月
(13)
2018 年五月
(16)
2018 年四月
(15)
2018 年三月
(19)
2018 年二月
(2)
2018 年一月
(13)
2017 年十二月
(14)
2017 年十一月
(14)
2017 年十月
(10)
2017 年九月
(14)
2017 年八月
(16)
2017 年七月
(15)
2017 年六月
(15)
2017 年五月
(10)
2017 年四月
(10)
2017 年三月
(11)
2017 年二月
(10)
2017 年一月
(2)
2016 年十二月
(5)
2016 年十一月
(14)
2016 年十月
(6)
2016 年九月
(10)
2016 年八月
(10)
2016 年七月
(8)
2016 年六月
(9)
2016 年五月
(5)
2016 年四月
(6)
最新文章
原新:当老龄化加速遇上人口负增长
2022-12-20
我们为什么在大学开“猫课”?
2022-12-16
为什么中国人在临终前容易被过度治疗?
2022-12-12
再见了,社交生活
2022-12-08
异化的师生,变异的数字
2022-11-30
最新评论